〖A〗、年4月25日0—24时,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61例,无症状感染者15319例,无症状感染者约占总数的90%。疫情数据特征:本轮疫情中,上海无症状感染者呈现人数多、比例高的显著特点。根据公开数据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达90%,远高于部分其他地区疫情数据。
〖A〗、上海疫情封控区民众的心声主要包含对心理伤害的担忧、对政府工作认可度不足、邻里关系处理、对负面信息影响的看法以及呼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等方面,具体如下:心理伤害大于身体伤害:从3月初到当时,上海已有超4万接近5万的例阳性患者(无症状 + 本土 + 境外输入),但死亡率是0。
〖B〗、有一个文案是关于胡萝卜的胡萝卜也是属于冷宫蔬菜,上面的文案还写着:可能我不是你们的最爱,请允许我,体面离开。不得不佩服这家超市的创意,每一个文案真的都表达了市民们的心声,这些被打入冷宫的蔬菜都是在封控期间,大家最常分配到的,意外的是葱和蒜都已经成为了顶流,哈哈。
〖C〗、月30日,一名上海的男子为了庆祝解封,身上披着用多个核酸阴性的抗原自测试剂组成的阴性翅膀出门,他当时的情绪应该是激动和喜悦的吧。这个男子把自己外出的这一路过程拍了一个视频,一直都是背影示人,背上一直戴着阴性翅膀,然后配乐张韶涵的《隐形的翅膀》。
〖A〗、据估计,疫情期间的GDP可能只有平时的60%左右。这意味着,每天因疫情而损失的GDP可能高达数十亿元。除了直接的GDP损失外,疫情还对上海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冲击。上海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联系紧密,很多配套产业都位于长三角地区。因此,上海的疫情不仅影响了本市的企业,还波及到了周边城市。
〖B〗、与香港疫情对比:相比起香港本轮疫情的9274例死亡病例,上海的死亡病例数仅占香港的56%。考虑到上海的人口(2490万)是香港(710万)的3倍多,这一比例实际上更低。年龄结构:上海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超过852岁,最大的101岁。
〖C〗、疫情持续引发恐慌囤菜:上海这一轮疫情自3月初开始,持续一个月之久。最早一批封控人员面临买菜困难,当时在各类线上平台几乎抢不到菜。这种状况容易引发恐慌情绪,使得非封控区的老百姓也开始大量囤积蔬菜,一次性购买七八天的量。
〖D〗、上海本轮疫情中,累计报告死亡病例已超过百人。根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的数据统计,截至4月24日24时,已累计报告138例死亡病例。这些死亡病例均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,且平均年龄均在75岁以上。这一数据凸显了老年人在面对新冠病毒时的脆弱性,也进一步证明了如果采取“躺平”策略,老年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。
〖E〗、上海本轮累计死亡87例,“重症八仙”中三位已赴上海 上海本轮疫情以来,累计感染者已超过50万例,其中每日新增的新冠感染者连续两日超过2万人,疫情出现“反弹”趋势。随着感染者人数的持续上升,重症与死亡病例也随之增加。截至目前,上海本轮疫情共有死亡病例87例。
在2022年的上海疫情中,许多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个体在巨大社会事件面前的无力与渺小。曾经,上海以其精致、有序、先进、有趣的形象深入人心,成为无数人心中美好生活的典范。然而,疫情的爆发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,将这一切美好在一夜之间席卷而去,露出了生活的残酷真相。
上海疫情封控第30天,让人顿悟的残酷真相包括:活着成本高昂需存钱、健康是抵御风险的本钱、邻里互助温情真实存在、众生平等需尊重每个劳动者、奉献带来满足感、面对苦难需保持阳光心态。
上海的多面性 在《爱情神话》所描绘的中层收入群体的光鲜亮丽之外,上海还有大量的社会底层人群。他们或许没有电影中的浪漫与文艺,但他们同样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当意外来临时,如疫情等突发事件,这些底层人群往往是最脆弱的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。
上海曾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,无数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,渴望在这座城市大展宏图。然而,疫情的暴发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,现实的残酷无情地揭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。5月17日,上海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,但这场胜利之后的现实却远非人们所想。
上海居家隔离随笔 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居家隔离时期,我已经在家里被封闭了一个多星期。这段日子,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悟和思考。生活物资的争夺 每天早上6点,我都会准时起床,试图在美团上抢购一些水果蔬菜。然而,现实总是那么残酷,由于抢的人太多,我连购物车都打不开,只能无奈地放弃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